【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至、畔是什么意思呀】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中“畔”是什么意思?
一、
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是《孟子》中的一句名言,用来强调“仁政”与“人心向背”的关系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当一个人得不到帮助到了极点的时候,连他的亲人和朋友也会背叛他。这里的“畔”字,意思是“背叛、反叛”。
在古代语境中,“畔”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,尤其是亲情或友情中的背叛行为。它不仅是一个动词,也带有一定的道德批判意味。
二、关键词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/背景 |
寡助 | 得不到帮助 | 指缺乏支持、援助 |
至 | 到了极点 | 表示程度达到最高 |
亲戚 | 亲属、家人 | 包括父母、兄弟姐妹等 |
畔 | 背叛、反叛 | 古代常用词,表示人际关系破裂 |
三、语境分析
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出现在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中,主要是在论述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的思想。孟子认为,一个有德行的人会得到广泛的支持,而没有德行的人则会被孤立,甚至被亲近的人所抛弃。
因此,“畔”在这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背叛,更是一种对失德者的道德谴责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以德服人”的核心理念。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中,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
- 人际关系需要建立在真诚与信任的基础上;
-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与德行,即使身边有亲人,也可能最终被抛弃;
- 在生活中应注重修身养德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支持。
五、结语
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不仅是古代经典中的一句警句,更是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。“畔”字在这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、道德修养的重视。
通过理解这句话,我们能更好地认识“德行”与“人缘”之间的关系,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孟子》中的其他篇章或相关语句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