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赵汸生平简介】赵汸(1306—1372),字子常,号东山,浙江诸暨人。他是元末明初的学者、诗人,以博学多才、诗文并茂著称。赵汸一生经历元末乱世,虽未入仕途,但其学术成就与文学贡献在当时颇具影响,尤其在经学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。他的作品多体现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,语言清雅,情感真挚。
一、赵汸生平总结
赵汸生于元朝至大三年(1306年),自幼聪慧好学,尤擅诗文。他一生未出仕,隐居乡里,专注于学问与文学创作。元末战乱频繁,社会动荡,赵汸目睹民生疾苦,内心充满忧思。他虽未参与政治,但通过诗歌和文章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。明朝建立后,他曾短暂应召入京,但不久便辞官归隐,终老于故乡。
赵汸的学术思想深受儒家经典影响,尤其推崇《易》《书》等典籍。他注重经世致用,主张学问应服务于社会。他的诗作情感真挚,风格清新自然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
二、赵汸生平简表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赵汸 |
字 | 子常 |
号 | 东山 |
出生年份 | 1306年 |
逝世年份 | 1372年 |
籍贯 | 浙江诸暨 |
时代背景 | 元末明初 |
学术专长 | 经学、诗文 |
主要成就 | 博学多才,诗文并茂;经学研究有深度 |
官职 | 未出仕 |
代表作品 | 《东山集》《赵子常文集》 |
思想特点 | 崇尚儒学,关注现实,强调经世致用 |
人生态度 | 隐逸不仕,寄情诗文 |
赵汸的一生虽未显赫于庙堂,但在文化与学术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怀,也折射出元末明初社会的变迁与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