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】“一丝不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做事认真细致、毫不马虎。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,用来形容人对工作或事务的态度非常严谨、专注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一丝不苟”的含义和用法,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释义 |
一丝不苟 | 指做事认真细致,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。 |
二、成语来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儒林外史》 |
作者 | 吴敬梓(清代) |
原文引用 | “他为人极其谨慎,一丝不苟。” |
三、词性与结构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形容词(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) |
结构 | 联合式成语(“一”和“丝”表示极小的单位,“不苟”表示不随便)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认真负责、精益求精、细致入微 |
反义词 | 马马虎虎、粗心大意、敷衍了事 |
五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示例 |
工作场合 | 他在工作中一直一丝不苟,得到了领导的认可。 |
学习态度 | 她学习非常认真,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道题目。 |
日常生活 | 他对家庭事务也是一丝不苟,从不随意对待。 |
六、常见搭配
搭配 | 示例 |
一丝不苟地做 | 他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份报告。 |
一丝不苟的态度 | 他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,令人钦佩。 |
一丝不苟的精神 | 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 |
七、文化意义
“一丝不苟”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,更是一种人生哲学。它强调在任何事情上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,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细节、追求完美的传统价值观。
总结
“一丝不苟”是一个表达严谨、细致、认真态度的成语,广泛应用于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。通过了解其来源、用法和相关词汇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内涵,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