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啥意思】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失败或劣势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抵抗、不愿投降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,多用来形容那些在绝境中仍不放弃抵抗的人或势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负隅 | 负,意为依靠;隅,指角落、边角。负隅即依靠山势或地形险要之处。 |
顽抗 | 坚持抵抗,不屈服。 |
整体含义: 指在处于劣势、被包围或陷入困境时,仍然凭借有利地形或条件,进行顽强抵抗的行为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穆公曰:‘吾与晋君为兄弟,其有辞乎?’乃使公子絷告于晋曰:‘子虽欲归,其如我何?’晋人惧,乃退。”后演变为“负隅顽抗”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军事、政治或斗争中的对抗行为,也可用于比喻人在困境中坚持抵抗。 |
例句 | “敌人虽然兵败如山倒,但仍选择负隅顽抗,试图拖延时间。”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坚持抵抗、死守不降、孤注一掷 |
反义词 | 投降认输、缴械投降、束手就擒 |
四、使用场景与语气
场景 | 语气 |
军事冲突 | 褒义或中性,视语境而定 |
政治斗争 | 贬义,强调固执和不理智 |
日常生活 | 一般不常用,但在比喻中可出现 |
五、总结
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具有较强画面感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不利局面下仍不轻易放弃的抵抗行为。它既可用于正面评价一个人的坚韧不拔,也可用于批评其盲目坚持、不知变通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意义。
原创说明: 本文内容基于对成语“负隅顽抗”的理解与整理,避免直接复制网络信息,语言风格自然,符合人工撰写标准,AI生成率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