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假道伐虢的虢是什么意思】“假道伐虢”是一个出自《左传》的历史典故,常用于形容借道于他人,以达到攻击第三方的目的。其中,“虢”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,指的是一个古代国家。
一、
“假道伐虢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,讲述的是晋国为了攻打虢国,向虞国借道,结果在完成任务后,反过来灭掉了虞国的故事。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“借道”和“攻敌”,强调了策略与权谋的运用。
“虢”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名,位于今河南省西部一带。它在春秋时期属于周王室的封国之一,地理位置重要,但国力较弱,最终被晋国所灭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假道伐虢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 |
拼音 | jiǎ dào fá guó |
含义 | 借他国的道路去攻打另一个国家,事后又反过来吞并借道的国家 |
“假道” | 借用他国的道路 |
“伐虢” | 攻打虢国 |
“虢”的含义 | 古代诸侯国名,位于今河南西部 |
背景 | 春秋时期,晋国为灭虢,向虞国借道,灭虢后反攻虞国 |
现代引申义 | 暗中利用他人资源或信任,达到自己的目的,事后反咬一口 |
三、结语
“假道伐虢”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,更是一种典型的权谋手段。通过这一成语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,以及“信任”在战略中的双重性。而“虢”作为这一故事中的关键角色,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值得铭记的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