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】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(其四),全诗为:
> 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> 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这句诗表达了戍边将士誓死保卫国家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意志和豪情壮志。
一、
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上一句是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。整句诗描绘了边塞战士在艰苦环境中战斗多年,身穿铠甲、历经磨难,但依然不畏艰险,誓要攻破敌国(楼兰)才肯归来。此句体现了古代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家国情怀。
以下是对该诗句及其背景的简要分析: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 | 不破楼兰终不还 |
上一句 | 黄沙百战穿金甲 |
出处 | 王昌龄《从军行》(其四) |
作者 | 王昌龄(唐代) |
诗体 | 七言绝句 |
主题 | 边塞战争、英雄气概、家国情怀 |
意象 | 黄沙、金甲、楼兰、玉门关等 |
表达情感 | 坚定、悲壮、忠诚 |
二、诗句解析
- 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:描述了战士们长期在黄沙漫天的边塞战场上奋战,身上的铠甲早已被战火磨损,但仍坚持战斗。
- 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:表达了战士们誓死不退的决心,只有攻下敌国(楼兰)才会返回故乡。
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艰辛,也突出了将士们忠于职守、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。
三、延伸理解
“楼兰”在古代是西域的一个小国,常与汉朝发生冲突。因此,“破楼兰”象征着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或战胜强敌。而“终不还”则体现出一种永不言弃、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。
四、结语
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作为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,不仅是对古代将士精神的赞美,也激励着后人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。其上一句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,则为这一豪情壮志提供了现实基础,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