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蠡字的解释】“蠡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。其读音为 lǐ,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在某些词汇和成语中仍有出现。本文将对“蠡”字进行详细解释,并结合不同用法列出相关例子。
一、字形与读音
- 字形:由“虫”和“离”组成,结构上属于左右结构。
- 读音:lǐ
- 部首:虫
- 笔画:15画
二、基本含义
“蠡”字本义是指一种小瓢,也叫“蠡勺”,用于舀水或取物。后来引申为“以蠡测海”,比喻见识狭窄,以有限的知识去推测广大的事物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拼音 | lǐ |
| 部首 | 虫 |
| 笔画 | 15 |
| 结构 | 左右结构 |
| 本义 | 小瓢、舀水工具 |
| 引申义 | 见识狭隘、以偏概全 |
三、常见用法及例句
| 词语/成语 | 含义 | 例句 |
| 以蠡测海 | 比喻见识浅薄,以小见大 | 他虽学识渊博,但有时仍以蠡测海,难以全面理解问题。 |
| 蠡勺 | 小瓢,舀水工具 | 古人常用蠡勺从井中取水。 |
| 蠡县 | 地名,位于河北省 | 蠡县历史悠久,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 |
四、文化背景与延伸
“蠡”字在古代常用于描述一些生活器具或自然现象,如“蠡舟”、“蠡口”等,多带有地域性和民俗色彩。此外,“以蠡测海”这一成语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强调了人的认知局限性,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。
五、总结
“蠡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在古文和成语中有着独特的意义。它不仅指代一种实用工具,还象征着人类认知的局限性。了解“蠡”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表达方式,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蠡”字在诗词或历史典故中的运用,可参考《说文解字》或相关古籍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