疯牛病,也被称为牛海绵状脑病(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, BSE),是一种影响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。这种疾病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发现于英国,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。疯牛病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患病的牛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症状,如行为失控、失去平衡能力以及肌肉颤抖等。
关于疯牛病的由来,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,这与饲料中使用含有羊瘙痒症病毒(Scrapie agent)污染的肉骨粉有关。当时,一些牧场主为了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,在牛的饲料中添加了来自其他动物的副产品,其中包括受感染动物的组织。这种做法无意间将病原体传播给了健康的牛群,从而导致了疯牛病的大规模爆发。
值得注意的是,疯牛病并非通过空气或水传播,而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。此外,人类也可能因为食用了携带病原体的牛肉制品而患上新型克雅氏病(vCJD),这是一种与疯牛病相关的致命疾病。因此,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监管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。
自疯牛病首次出现以来,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控制其扩散,例如禁止将高风险动物组织纳入饲料生产,并对可疑病例进行严格监控。尽管如此,疯牛病仍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,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