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霄云外是什么意思】“九霄云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尘世、高高在上,或者比喻想法、目标过于遥远、不切实际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天空的想象,其中“九霄”指的是极高的天空,“云外”则表示云层之外,象征着超脱凡俗的境界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九霄云外 |
拼音 | jiǔ xiāo yún wài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其人虽才略无多,然志气远大,有九霄云外之志。” |
含义 | 1. 形容极高、极远的地方; 2. 比喻想法、目标不切实际; 3. 也用于形容人脱离世俗,心境高远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口语中使用,带有一定文学色彩。 |
近义词 | 遥不可及、天南海北、高不可攀 |
反义词 | 近在咫尺、触手可及、脚踏实地 |
二、常见用法举例
例句 | 释义 |
他的理想太遥远了,简直是在九霄云外。 | 表示理想不现实,难以实现。 |
他仿佛置身九霄云外,全然不顾周围的一切。 | 描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。 |
这个计划听起来像是九霄云外的事,根本不可能实现。 | 表达对计划可行性的怀疑。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延伸理解
“九霄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所称的九重天,象征至高无上的空间。而“云外”则代表超越尘世的境界。因此,“九霄云外”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,常被用来表达对理想、自由或超脱生活的向往。
四、总结
“九霄云外”作为成语,既有字面意义,也有引申含义。它既可以形容物理位置的遥远,也可以比喻心理或理想的高远。在日常使用中,需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含义,避免误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