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朝李泰资料】李泰是唐朝初年一位重要的皇子,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,母亲为长孙皇后。李泰自幼聪慧,文武双全,深受父亲宠爱,曾一度被立为太子,后因政治斗争被贬,最终郁郁而终。以下是对李泰生平的简要总结,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。
一、李泰生平简介
李泰生于贞观二年(628年),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第四子。他天资聪颖,博学多才,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,深得父亲器重。在李承乾(太子)失德之后,李泰被立为太子,但因与魏王李泰之间的权力之争,最终未能继位。
李泰虽未成为皇帝,但在文化、教育方面有较大贡献,主持编纂了《括地志》等重要地理文献。他在政治上虽一度受宠,但最终因兄弟相争,被贬至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一带),不久病逝,年仅三十五岁。
二、李泰主要资料表
项目 | 内容 |
全名 | 李泰 |
生卒年 | 628年-653年 |
父亲 | 唐太宗李世民 |
母亲 | 长孙皇后 |
出生地 | 长安(今陕西西安) |
封号 | 荆王、魏王、濮王 |
在位时间 | 未称帝,曾短暂任太子 |
主要成就 | 编纂《括地志》,发展文化教育 |
政治事件 | 太子之争,被贬均州 |
死亡原因 | 病逝,享年35岁 |
后世评价 | 才华横溢,政治生涯多舛 |
三、总结
李泰作为唐朝初期的重要人物,虽然未能登上皇位,但他对文化的贡献不容忽视。他的才华和命运也反映了唐朝皇室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。通过对李泰生平的梳理,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早期的历史背景与皇权更替的脉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