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滔滔不绝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滔滔不绝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说话连续不断、语速快、内容丰富,没有停顿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谈话中表现得非常健谈,或者在演讲、写作中表达流畅、内容详尽。
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江河的描写,“滔滔”意为水流不断,“不绝”表示不停止,比喻话语如江水般连绵不断。在现代使用中,“滔滔不绝”既可以是褒义,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贬义,具体取决于语境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滔滔不绝 |
拼音 | tāo tāo bù jué |
词性 | 形容词/动词(多作形容词) |
出处 |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曰稼穑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曰稼穑。”后引申为形容水流不断,引申为言语连绵不绝。 |
含义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连续不断,语速快,内容多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说话或写作时的状态,也可用于描述事物连续不断。 |
示例 | 他谈起自己的经历来滔滔不绝,让人听得入迷。 |
褒贬色彩 | 中性偏褒义,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含贬义(如说话过多、啰嗦) |
近义词 | 喋喋不休、口若悬河、妙语连珠 |
反义词 | 三言两语、寥寥数语、沉默寡言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实际使用中,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“滔滔不绝”。如果是夸赞他人表达能力强,可以放心使用;但如果是在批评别人说话太多、不够简洁,建议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,如“话太多”或“过于啰嗦”。
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,“滔滔不绝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也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