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诗】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所写的一句名言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,也成为了后世士人追求的理想境界。虽然这句话并非一首完整的诗,但它常被引用并扩展为诗句形式,以表达对国家、人民的深切关怀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写道:
> 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乎!”
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无论身处何地,都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忧患意识。他提倡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,强调个人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。
二、诗句扩展(常见版本)
虽然原句不是一首完整的诗,但后人常将其扩展为诗句,例如:
```
先天下之忧而忧,
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
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
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
是进亦忧,退亦忧,
然则何时而乐耶?
其必曰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
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!
```
这些扩展内容保留了原文的思想精髓,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。
三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北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|
原文 |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 |
表达思想 | 忧国忧民、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|
文学价值 |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象征 |
扩展形式 | 后人将其扩展为诗句形式,增强艺术性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关注社会、服务人民、无私奉献 |
四、结语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不仅是范仲淹个人理想的真实写照,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国家和社会时,应当具备责任感与担当精神,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之后,做一个有良知、有情怀的人。
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