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霍金生平简介】史蒂芬·霍金(Stephen Hawking,1942年1月8日-2018年3月14日)是20世纪至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之一。他以其在黑洞、宇宙起源以及量子引力领域的研究闻名于世,同时也因患有渐冻症(ALS)仍坚持科研工作而备受尊敬。他的著作《时间简史》更是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,成为全球畅销书。
霍金生平主要事件总结
时间 | 事件 |
1942年 | 出生于英国牛津,父母均为知识分子。 |
1959年 | 考入牛津大学,主修物理。 |
1963年 | 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,医生预计其寿命不超过两年。 |
1965年 | 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,研究领域为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。 |
1971年 | 提出“黑洞蒸发”理论,即霍金辐射。 |
1974年 | 成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,这是牛顿曾担任的职位。 |
1988年 | 出版《时间简史》,成为全球畅销书,向大众介绍宇宙学知识。 |
1993年 | 参与建立“黑洞热力学”理论,推动了量子引力的研究。 |
2004年 | 改变之前关于黑洞信息丢失的结论,提出黑洞可能释放信息。 |
2018年 | 因病去世,享年76岁,全球各界人士纷纷悼念。 |
霍金的主要贡献
- 霍金辐射:他提出黑洞并非完全“黑”,而是会以一种称为“霍金辐射”的方式缓慢释放能量,最终可能蒸发消失。
- 奇点定理:与罗杰·彭罗斯合作,证明在广义相对论下,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。
- 宇宙起源研究:探索宇宙的起点和命运,提出了“无边界假设”。
- 科普推广:通过书籍、演讲和媒体活动,使复杂的科学概念深入人心。
个人性格与影响
尽管身体受到严重限制,霍金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幽默的态度。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,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公众人物。他的坚韧不拔精神激励了无数人,尤其是在面对疾病和困难时。
霍金的一生是对人类智慧与毅力的最好诠释,他的工作和精神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科学探索与人类对宇宙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