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屈原涉江原文和赏析】《涉江》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的一篇抒情诗,收录于《楚辞·九章》中。该诗以作者被流放途中所见所感为背景,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、对理想抱负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孤独。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,是屈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。
一、原文内容
《涉江》(屈原)
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
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
被明月兮珮宝璐兮,世溷浊而莫余知兮。
吾方高驰而不顾兮,遂往而不复。
乘舲船余上沅兮,齐吴榜而击汰。
船容与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凝滞。
朝发枉陼兮,夕宿辰阳。
苟余心其端直兮,虽僻远之何伤?
入溆浦余儃徊兮,迷不知吾所止。
深林杳以冥冥兮,乃猿之所居。
山峻高以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风。
霰雪纷其无垠兮,云霏霏而承宇。
哀吾生之无乐兮,幽独处乎山中。
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故将愁苦而终穷。
接舆髡首兮,桑扈裸行。
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明。
惟昭质之皎皎兮,羌独留而久处。
乱曰:鸾鸟凤皇,不集污池。
鱼网有重,龟甲有文。
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
吁嗟默默,谁识吾心?
二、与赏析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屈原(战国时期楚国诗人) |
出处 | 《楚辞·九章》 |
文体 | 抒情诗,带有自叙性质 |
主题思想 | 表达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坚守,对现实的不满与孤独感 |
情感基调 | 悲愤、孤寂、坚定、忧国忧民 |
艺术特色 | 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,象征手法突出,情感真挚 |
历史背景 | 屈原因遭谗言被流放,诗中描写其在流放途中的感受 |
主要意象 | 长铗、明月、山林、雪、鸟等,象征高洁与孤独 |
思想价值 | 反映了屈原不随波逐流、坚持理想的精神,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|
三、简要赏析
《涉江》不仅是屈原个人命运的写照,更是他精神世界的深刻表达。诗中“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”一句,表现出他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;“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故将愁苦而终穷”则体现了他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。
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,如“山峻高以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风”,渲染出一种压抑、孤独的氛围,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坚定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,如“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”,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、忠良受抑的社会现状。
四、结语
《涉江》作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,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,更体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,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与精神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