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舍本逐末什么意思】“舍本逐末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不闻不若闻之,闻之不若见之,见之不若知之,知之不若行之。学至于行之而止矣。”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做事方法上的错误,意思是:放弃根本的、主要的东西,而去追求次要的、表面的东西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舍本逐末”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没有抓住重点,反而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,结果事倍功半,甚至适得其反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舍本逐末 |
| 拼音 | shě běn zhú mò |
| 出处 | 《荀子·儒效》 |
| 释义 | 放弃根本,追求枝节;做事不分主次 |
| 近义词 | 本末倒置、舍近求远 |
| 反义词 | 抓住根本、纲举目张 |
| 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|
| 示例 | 他整天关注细节,却忽略了整体规划,真是舍本逐末。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舍本逐末”最早出现在古代典籍中,原意是强调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,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后世逐渐引申为一种批评性的说法,用来指出人们在处理问题时,没有抓住核心,而是盲目追求表面现象。
比如在管理工作中,如果企业只注重广告宣传,而不重视产品质量,这就是典型的“舍本逐末”。
三、现实中的应用
| 场景 | 表现 | 是否“舍本逐末” |
| 学习 | 只背诵知识点,不理解原理 | 是 |
| 工作 | 追求形式,忽视实际效果 | 是 |
| 生活 | 注重外表打扮,忽略健康 | 是 |
| 管理 | 重视流程,忽略员工感受 | 是 |
| 做事 | 盲目追求效率,忽视质量 | 是 |
四、如何避免“舍本逐末”
1. 明确目标: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避免被干扰。
2. 分清主次:判断哪些是关键因素,哪些是次要因素。
3. 注重实质:不要被表象迷惑,要深入分析问题本质。
4. 长期思维:考虑长远影响,而不是眼前利益。
五、结语
“舍本逐末”虽然只是一个成语,但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只有把握住根本,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。希望我们在面对选择时,能够多一份理性,少一份盲从,真正做到“纲举目张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