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飞来峰写作背景和赏析】《登飞来峰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为:
> 飞来山上千寻塔,
> 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> 不畏浮云遮望眼,
> 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作者在政治改革中的坚定信念与远大抱负。
一、写作背景
王安石(1021—1086),字介甫,号临川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学家。他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,后来成为北宋中期重要的政治改革者,主持了“熙宁变法”,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挽救国家财政危机和社会问题。
《登飞来峰》写于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期间(约1050年左右)。当时他虽然官职不高,但已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。他在游览飞来峰时,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和远处的日出景象,心生感慨,于是写下此诗。
二、诗歌赏析
《登飞来峰》表面上写的是登高望远的情景,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诗人借景抒情,表达了自己不惧困难、志向高远的精神境界。
- 第一句:“飞来山上千寻塔”描绘了飞来峰上高耸的塔楼,象征着高远的目标。
- 第二句:“闻说鸡鸣见日升”表现了从高处可以看见日出的景象,寓意着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- 第三句: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表达出诗人不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,坚持自己的理想。
- 第四句:“自缘身在最高层”点明了原因——因为站得高,所以看得远,也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。
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,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诗名 | 登飞来峰 |
| 作者 | 王安石 |
| 朝代 | 北宋 |
| 写作时间 | 约1050年(任鄞县知县期间) |
| 背景 | 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期间,有志于改革,借此诗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|
| 主旨 | 表达不畏艰难、志向高远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思想 |
| 艺术特色 | 意境开阔,语言凝练,借景抒情,富有哲理 |
| 启示 | 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念,站得高才能看得远,要有远见和胸怀 |
四、结语
《登飞来峰》虽是一首小诗,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不仅是王安石个人理想和抱负的体现,也给后人带来了许多启示。无论是在人生道路上,还是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,这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