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而神明自得的得怎么解释】“而神明自得”的出处来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原文为: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……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,彼且恶乎待哉?故曰: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”后世在引用或解读时,常将“神明自得”作为一种状态来理解。
“而神明自得”的“得”字在此语境中,不是指“得到”、“获得”,而是指“达到”、“实现”、“自然地具备”。整句的意思是:神明之人自然地处于一种自在、无为、超脱的状态,不依赖外物,内心清明,与道合一。
“而神明自得”的“得”在古文中多用于表示“达到、实现、具备”的意思,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“得到”。在这里,“神明自得”指的是那些能够顺应自然、超然物外的人,他们不需要刻意追求,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圆满状态。
表格说明:
词语 | 含义 | 在句中解释 | 用法举例 |
而 | 连词,表示承接或转折 | 连接前后文,表示递进或顺承 | “而神明自得”——表示神明之人自然达到某种境界 |
神明 | 指超凡脱俗、通达大道的人 | 与“至人”“圣人”类似,代表理想人格 | “神人无功”——神人不追求功名 |
自 | 自然、自己 | 强调内在状态 | “自得”——自然地获得、满足 |
得 | 达到、实现、具备 | 不是“得到”,而是“实现” | “自得”——自然地达到某种状态 |
结语:
“而神明自得”的“得”字,体现了道家思想中“无为而治”“自然之道”的理念。它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与精神的自由,而非外在的成就与索取。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《庄子》中关于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