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雄才大略是什么意思】“雄才大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和远大的谋略。这个词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,强调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雄才大略 |
拼音 | xióng cái dà lüè |
出处 |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夫运筹帷帐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众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人者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和远大的战略眼光,通常用于称赞领袖或杰出人物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评价历史人物或现代领导者 |
近义词 | 才高八斗、智勇双全、运筹帷幄 |
反义词 | 才疏学浅、目光短浅、庸人自扰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雄才”指的是非凡的才华和能力,通常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类拔萃的人;“大略”则是指长远的策略和宏大的谋划。两者结合,表示一个人不仅有能力,而且有远见,能够制定并执行长远的发展计划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,如汉高祖刘邦、诸葛亮、曹操等,他们都被认为是具备“雄才大略”的代表人物。此外,在现代语境中,也可以用来形容企业家、政治家等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历史评价:
“刘邦虽出身布衣,但凭借其雄才大略,最终建立了汉朝。”
2. 现代领导力:
“这位企业家不仅有敏锐的商业嗅觉,更具备雄才大略,带领公司走向国际化。”
3. 文学作品:
“小说中的主人公被描绘为一个胸怀大志、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。”
四、结语
“雄才大略”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肯定,更是对其战略眼光的赞扬。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智”与“谋”并重的价值观,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,既要具备实力,也要有长远的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