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贾生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】《贾生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如下:
> 宣室求贤访逐臣,
> 班固《汉书》载贾谊,
> 可怜夜半虚前席,
> 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这首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。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的主旨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诗歌内容简要分析
《贾生》表面上写的是西汉时期贾谊被汉文帝召见的故事,但实际上是以史为鉴,影射唐朝当时的现实。诗中“宣室求贤”表现了皇帝对贤才的重视,“可怜夜半虚前席”则揭示了皇帝虽然重视贤才,却只关注“鬼神之事”,忽略了真正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。这反映出作者对朝廷重用贤才、关心百姓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。
二、主旨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主题 | 借古讽今,批评统治者不重视贤才,只关注虚无缥缈的事物。 |
情感基调 | 感叹、讽刺、无奈 |
历史背景 | 借西汉贾谊被冷落之例,影射唐代政治现实 |
表达方式 | 借古讽今、对比手法、反问语气 |
核心思想 | 对人才被忽视的惋惜,对统治者昏庸的批判 |
艺术特色 | 简洁凝练,含蓄深刻,寓意深远 |
三、创作背景与作者意图
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,政治腐败,皇帝多沉迷于享乐或迷信。他本人怀才不遇,仕途坎坷,因此对贾谊的命运产生共鸣。通过《贾生》一诗,他不仅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,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。
四、结语
《贾生》虽短,但寓意深刻。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,更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思。诗人借贾谊之名,发出对人才价值、政治清明的呼唤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贾生》的文学价值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,可继续深入研究。